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围绕开放不平衡不充分、制度型开放不足、服务业开放相对滞后等问题,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在“破除旧藩篱”与“建立新机制”的动态平衡中实现开放能级跃升。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好外商准入负面清单,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5年版)。推动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强化金色十年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引导对外投资健康安全有序发展,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布局。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眼解决好结构性就业矛盾、“一老一小”、看病就医等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和稳定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进一步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加快推进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综合施策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更好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作用,支持受灾地区灾后应急恢复。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破除绿色转型内生动力不足、产业结构高耗能高碳排放等问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制定出台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绿色电力证书市场建设。发布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扎实开展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出台零碳园区建设方案。有序推进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创新,发展绿色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