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达标企业信息网

中标达标企业信息管理与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提升

Winning bid and meeting standards website

  • 2025年银发经济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 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 着力培养时代新人
  • 做强体育消费市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 特岗计划实施20年 累计为3万多所农村学校选聘教师118万人
  • 推进"大金砖合作"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为金砖国家共创美好未来指明方向

   要闻动态

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来源:新华网 | 作者:中标达标企业网 | 发布时间: 2025-08-06 | 112 次浏览 | 分享到:

从“主题”,到“首要任务”,再到“硬道理”,高质量发展贯穿“十四五”时期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综合国力。”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今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调研。

生产车间里,总书记不时驻足察看,详细了解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他指出:“实体经济不能丢,实体经济里边的传统产业不能丢,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5年间,从实验室、研究院,到制造业企业、工业园区,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深入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重要指示,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作出部署。

5年间,中国站上一个又一个“大国重器”的创新制高点,拥有了自主研发的高性能芯片和操作系统,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000万辆,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这是2024年11月14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拍摄的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1000万辆达成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5年5月2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

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到这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出台实施,只用了10个月时间,海外媒体评价“具有里程碑意义”。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5年间,面对新的时代形势和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瞄准重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谋划推动一批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迈向深入,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逐步健全完善……

2024年7月18日,党和国家迎来又一个历史性时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角响彻神州大地。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300多项改革举措渐次推出,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近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安排及政策措施向海内外发布: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

改革越深入,对开放的水平要求就越高;开放水平越高,对改革的促进作用就越大。

5年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或出席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主场外交活动,向世界传递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强音;中国连续多年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践行“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的坚定诺言。

“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的真诚邀约,宣示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为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

这是2024年9月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附近拍摄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标识。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刻的忧患意识和深远的战略眼光,在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树立底线思维,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

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第一站就来到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把能源安全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强调“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要求“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科技强军战略,紧紧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

5年间,我国粮食、能源、产业、国防等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目前已累计建成超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电力基础设施体系,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三分之一;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体系,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底气更足。

2024年5月7日,我国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空母舰福建舰在首航试验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丁子羽 摄)

人民至上 造福人民——“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创意十足的街边景观与乡愁浓郁的老式建筑巧妙融合,清新文艺的特色小店与配套齐全的服务设施相得益彰……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充满烟火气和幸福感。

这里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老破小”,经过城市更新,蝶变为传统新潮交融的新家园。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来到民主村社区,语重心长地说:“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重逾千钧。

5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会议明确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目标。

“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百姓身边事,一件一件办实办细办好。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

2024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机制,增强工作合力。

当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发布,从中央层面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出顶层设计。

“十四五”以来,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收入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是牵动亿万家庭的民生关切。

202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强调,要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特别要强化对特困、低保、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兜底保障”。

“十四五”以来,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成果,实打实地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义务教育巩固率和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都在95%以上。

2025年3月12日,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中央悦府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老人在打太极拳。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乡村全面振兴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幸福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玉龙雪山脚下的云南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各色花朵竞相盛放。

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考察。从品种、价格,到务工收入……总书记看得仔细,问得具体。

“你们这个事业搞得很兴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祝你们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给了大家更足的信心与干劲。

   通知公告

【编辑:中标达标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