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八路军、新四军分别参加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同时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实现了与正面战场的互相配合、互相策应,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
“兵民是胜利之本。”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提出和实施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让骄纵狂妄的敌人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农救会员,大儿子是工救会员,媳妇是妇救会员,小儿子是青救会员,孙子是儿童团员。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刚刚懂事的儿童,过去从不出门的大闺女、新媳妇,行动不便的病老残疾者,都积极投身抗战。在抗日根据地深入采访,美国作家斯诺感叹自己到了一个“战斗的国家”。
“到处都有彼等安插的密探。共军的行动轻快而敏捷,熟悉地理,因而无法捕获。相反,日军却多次遭到共军的伏击。另外,共军在白昼不进行集体活动,混在群众之中,不露行迹。”“敌方工作做得彻底,凡我军进攻的地区,全然见不到居民,因而想找带路人、搬运夫,以至收集情报都极为困难。”“地道的入口设在仓库、枯井、小丘的洞穴等处,地道四通八达,甚至有地下集合的场所……日军总像是在和鼹鼠作战一样,费时费力,真想举手服输……”这些日军作战记录和军官回忆录,让我们看到在中国人民沸腾的抗日洪流中,敌人坠入了怎样的绝境。
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以非凡的胆略和坚定无畏的革命精神不断发展壮大敌后战场,给日本侵略者以越来越沉重的打击。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逐步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要战场,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到战略反攻阶段,敌后战场成为全面反攻、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前沿阵地和战略基地。
“日本在中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下,它的经济行将崩溃;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中国方面,则抗战的潜伏力一天一天地奔腾高涨,大批的革命民众不断地倾注到前线去,为自由而战争。”
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早在全民族抗战爆发之时的预言,一步一步化为现实。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过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约5.6万人增长到约132万人,全国党员人数从4万多人增加到120余万人。红旗飘飘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为19块、近1亿人口。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等部独立奋战14年,歼灭日、伪军20余万人。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歼灭日军52.7万余人。
十四载苦难历程,铁蹄下血雨腥风。神州陆沉,无数优秀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筑起守护家园的铁壁铜墙,以必死信念开辟走向胜利的光明道路。
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
(五)
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人类在历史发展中常常要面临来自人或自然的一系列重大挑战,在这些重大挑战交汇的关节点上,人类社会存在多种可能的走向。”
当作为“帝国主义国家极端形式”的法西斯国家启动奴役他国、称霸世界的战车,如果全世界正义力量未能联合起来并赢得最后的胜利,今天的世界会走向何方?
“假如中国被打坍了,亚洲与世界的格局将是怎样?”这样一个历史假设同样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英美苏将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于欧洲”;“日本可毫无阻碍以搜刮中国庞大之天然富源,而使战争无期延长”;日本兵“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这些不同视角的探讨,映射了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包含着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认同。
在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大决战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付出牺牲最大。中国不仅牵制了日本绝大部分陆军兵力和部分海空力量,让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图谋无法得逞,还担负起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后方基地的重任,为亚洲其他国家驱逐日本侵略者提供宝贵支持。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
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至暗时刻,中国一直将自身命运同世界反法西斯事业紧密连成一体。
预言“太平洋战争是必然的结果”,提出“中、英、美、法、苏建立太平洋联合战线”主张,倡导建立东方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一时间宣布与英美等国建立反日统一战线政策……中国共产党人以宽广的世界眼光洞察局势之变,高高举起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旗帜。
1942年1月,由中、美、英、苏4国领衔,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掀开了新的一页。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美国黑人歌手保罗·罗伯逊被中国人民的不屈精神深深打动,在纽约户外音乐会上放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并专门录制了一张名为《起来:新中国之歌》的唱片。一首激励四万万中国人奋起抗争的战歌,在欧美电台播放,在埃及金字塔下回响,也为马来西亚抗日游击队员带来希望和力量。
“轰炸能使一个民族屈服吗?东方西方的答案都是一个响亮的‘不’。”中国记者萧乾穿行在大轰炸后的伦敦废墟间,记录下这个城市在最漆黑的日子里“还能笑”的模样,为的是“让在重庆以及整个大后方的同胞感到不孤”。此前,英国首相丘吉尔提出“效法中国”的口号,激励英国民众奋起反抗。
携手跨进同一条战壕,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结下的深厚友谊,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英勇牺牲在中国大地上的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叶,向苏方提供第一手情报的中共地下党员阎宝航,冒着生命危险营救数百名英军战俘的中国舟山渔民……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深情讲述,诠释了为什么“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
1945年6月26日,美国旧金山退伍军人纪念堂,直径11英尺的圆桌上,摆放着从唐人街买来的砚台、有“朱子家训”的墨块和四管毛笔。中国代表顾维钧、董必武等率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多家外国媒体报道称:“中国代表用两千年前的书写工具,为现代国际秩序奠基”“这是战火中文明传统的优雅延续”。
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80年后的今天,当美国观众在《南京照相馆》片尾字幕亮起时,用掌声打破含泪的沉寂;当中国学生观看苏联记者拍摄的纪录片《中国在战斗》后,写下“硝烟虽散,历史永存”的留言;当积极投身抗战的国际友人后代来到中国,寻访峥嵘岁月里患难与共的足迹……让人类远离战争的信念在情感共鸣中如星火般汇聚。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守护共同的记忆,就是守护历史正义,守护人类良知,守护和平与安宁的家园。
(六)
1945年8月10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消息已然传出。抗战胜利于民族于国家意义非同寻常。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为数日后报道日本正式投降,预制了前所未有的超大号铅字——日本投降矣!
对历史的探寻有如旅行者观览高山大岳,往往要走出山脚后回望,才能更好领略它层峦叠嶂的面貌、险峻雄奇的势态。
今天,我们愈加理解80年前同胞们“笑脸上淌下泪来”的心绪,更为抗战胜利至深至远的影响而撼动。
劫后余生,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近代深重危机到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发愤图强的征程上傲然挺立起脊梁。亿万中华儿女从此真正活出做人的尊严,日子里的甘甜一点点沁入心间。全民族大觉醒与大团结,更为国家永续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没有当兵的拼命,哪有今天的太平”“多亏全国人一条心,再苦再难也没散”“中华民族不是没有光荣的历史,中华民族更不是一个卑屈的民族”……同胞们赤诚的抗战胜利感言,有对以身护家国的感念,有对万众一心渡险关的礼赞,也有对民族挣脱困厄向光明的思索。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国网信网|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网络110报警服务|金融举报信息平台|中国互联网协会|北京文化市场热线|扫黑办智能化举报平台
中标达标企业信息网 www.bbse.com.cn 京ICP备2024044464号-1
Copyright©2024-2027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标达标企业管理中心
中国中标达标企业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本网站内容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2483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