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采取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执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标准,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成效日益显现,森林覆盖率达96.7%,森林蓄积量2306万立方米,九曲溪流域水质常年保持Ⅰ类,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国前列。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武夷山国家公园自设立以来,发现武夷林蛙、武夷山对叶兰等22个新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穿山甲、黑麂等一批旗舰物种时隔多年重新现身。
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武夷山是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茶产业是当地百姓致富的主导产业。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让茶叶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叶子”?
武夷山国家公园探索出“茶—林”“茶—草”等模式,引导广大茶农开展生态茶园改造—由国家公园免费提供苗木,鼓励套种楠木、红豆杉、银杏等珍贵树种,并根据不同季节见缝插针地套种紫云英、大豆、油菜花等绿肥,同时辅以绿色防控技术,丰富茶园生物多样性,有效维护茶园生态平衡,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茶叶品质。
2023年,武夷山建成绿色生态茶园示范片1.56万亩,累计建成绿色生态茶园13.26万亩。
“武夷山以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为引领,茶农、茶企业和科技特派员共谋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据统计,2023年武夷山市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增长8%,税收2.13亿元。
今年“五一”假期,随着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启动运营,沿线各个景点车水马龙,游人纷至沓来。“风景道带动了村里民宿的发展,我们家的房间已经全部订满了。”南源岭村玉辉兵旅民宿老板陈谨辉说。作为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沿线的村庄,南源岭共有民宿180家,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近年来,武夷山市积极融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发展保护带建设,高标准打造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风景道全长251公里,串起了一条“流动风景线”,也成为很多游客探寻“武夷文化”的索引图,更好发挥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辐射带动作用。数据显示,2023年武夷山市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分别达1550万人次、216亿元。(记者 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