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冼润霞的发言,总书记当场给予回应:“要关心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包括婚恋问题,给他们创造条件扎根基层、实现梦想。”
不久,广东省研究制定了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流动机制,广州市组织搭建起了婚恋交友平台……“没想到总书记关心得这么细。青年人的梦想、工作、生活,他都装在心上。”冼润霞说。
“要千方百计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细致入微的关爱始终如一。
在福州时,习近平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在他的关心推动下,学校破格录取了无臂学生黄道亮,对历经三次高考终于圆梦的黄道亮而言,“不亚于一次重生”;
2016年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审议现场,得知十八洞村的大龄男青年“脱单”有了新进展,总书记十分欣慰;
苗族汉子施六金引领娶亲队伍进入十八洞村婚礼现场(2018年9月24日摄)。2014年以来,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的十八洞村逐渐蜕变。十八洞村的大龄男青年“脱贫”又“脱单”。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2023年上海考察时,听到外来务工青年在出租房社区住得好,想“在这里安个家”,总书记高兴地说:“好啊!扎根,落户,发展”;
……
“总书记了解青年、理解青年,知道我们的所思所盼,带给我们奋进的力量。”这是当代青年的共同心声。
贴心:“总书记是我们的学习榜样和人生导师”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前行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是青年们最坚定的引路人。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时至今日,中央统战部工作人员樊静蓉依然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叮咛。
学生参观北京大学“大讲堂之路”展览(2024年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2018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解读新时代”读书讨论会上,面对青年学子,习近平总书记将自己年轻时确立信仰的过程娓娓道来:通过在基层岁月中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的实践,通过为人民做实事、谋福利,深刻地体悟到马克思主义不仅能科学地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更是一门以增进人民福祉、创造理想社会为己任的真学问。
学生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大钊阅览室学习(2021年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梦佳 摄
现场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樊静蓉深受震动和教育。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樊静蓉选择来到重庆渝北区玉峰山镇玉峰村当了三年大学生“村官”,在乡村热土中实践信仰。
“学莫便乎近其人。”榜样,是行动的力量。
听了习近平总书记一番推心置腹的求知心得,当时21岁的厦门大学经济系学生张宏樑明白了“要把马克思主义原著‘厚的读薄,薄的读厚’”;跟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年轻党员干部克服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常修常炼、常悟常进”……
“学长好!”2021年4月,即将迎来建校110周年的清华大学,以青春的朝气和如潮的热情欢迎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
在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部分2020级本科生参加开学典礼(2020年9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尽管已时隔三年,和总书记面对面的一个个场景,依然深深镌刻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研究生宋珂昕的脑海里。
“总书记回忆起自己在清华读书时的经历,鼓励大家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宋珂昕还记得,得知她入选了备战东京奥运会中国女篮名单后,总书记亲切地询问了她的年级、专业、场上位置,还说“会一直关注”她。
“这不仅是领袖对青年的期望,也是学长对学弟学妹们的关怀。”每每想到总书记的亲切叮嘱,宋珂昕都觉得心中有使不完的劲儿。
青年智则国智,青年强则国强。
“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份寄望赋予新时代中国青年。
2024年3月,绵绵春雨中,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
这是2024年3月18日无人机拍摄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学校大厅里,数学与统计学院大三学生黎洁上前,向总书记汇报自己的求学感受,表达“一定珍惜青春,不负韶华,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大先生”的志向。习近平总书记点头给予鼓励。
迎着一张张青春的面孔,总书记勉励:“我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当代青年学子正当其时。”
“总书记的话语中有一种坚定不移的力量感染着我们、引领着我们前进。”黎洁说。
把握时代方位,要求“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指明奋进方向,引导青年“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寄予殷切期望,鼓励“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安徽省先进功能高分子薄膜工程实验室团队成员崔昆朋教授(左一)同学生交流(2024年4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言近旨远,情深意长。
“总书记和我们心贴心”“总书记时刻为青年计”“总书记是我们的领路人”……在广大青年心目中,习近平总书记既是全党全国人民的领袖,更是青年友、青年师。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深情寄语中,蕴含着的,是对党和国家千秋功业的无限瞩望。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国网信网|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网络110报警服务|金融举报信息平台|中国互联网协会|北京文化市场热线|扫黑办智能化举报平台
中标达标企业信息网 www.bbse.com.cn 京ICP备2024044464号-1
Copyright©2024-2027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标达标企业管理中心
中国中标达标企业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本网站内容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2483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