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3年参展,泰国品牌普达湾香薰如约而至。从“试水”到开设中国线下首店,目前在华销售网点已超百家。
首次设立国家馆,10家斯洛伐克企业组团前来。斯洛伐克副总理德尼莎·萨科娃表示,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对企业来说,中国市场有很大潜力,“我们希望能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
一家家国外企业云集,带来优质商品,也带来与中国机遇同行的期待。响应期待、主动担当,扩大开放步履不停:扩围优化过境免签政策,“中国旅行”爆火出圈;中欧班列稳定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加紧筹划,自贸试验区、自贸港建设深入推进……一个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让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让发展的力量越聚越强。
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的主动。
2月,由新加坡鹏瑞利集团投资建设的天津鹏瑞利医院开诊,成为中国首家外商独资三级综合医院。
3月,阿斯利康宣布高达25亿美元的一揽子投资计划,筹划在京建立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说:“中国坚持扩大开放,为跨国企业注入强大信心。”
从去年施行新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到今年出台《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明确“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优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鼓励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我们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打造吸引外资的“强磁场”。有外媒直言,投资中国等于获得了未来十年的增长门票。
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宝马与中国企业合作打造“新世代”纯电动车平台,上海乐高乐园全力冲刺今夏开园……眼下,“看好中国”“上调中国”成为国际工商界热词,中国持续成为外商眼中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
从中,可以看到中国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的主动。
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通过对等回击反抗美国经济霸凌,将美方措施诉至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面对美国政府滥施关税,中国第一时间坚决实施必要的反制措施。
启动中越铁路合作机制,与马来西亚共同打造地区新质生产力合作高地,助力柬埔寨提升自主发展能力……今年元首外访开篇之作,推动达成上百项合作成果,书写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新篇章。
“当前,经济全球化动力和阻力胶着,但动力仍然胜过阻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之际,中国坚决实施反制措施、坚定推动睦邻友好,都是为了维护国际规则和秩序、维护各国共同利益、维护国际公平正义,鲜明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正如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所说,“中国是理性、强大、可靠的伙伴,中国带来的不仅是稳定性,更是持久未来的希望。”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保护主义逆流越肆意,扩大开放的决心越坚定。中国经济向上向好的底层逻辑没有变,惠及世界的方向原则也没有变,这是中国经济之于世界经济最大的确定性。
读懂当下,是为了更好前行。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就要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四)
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在于宏观治理的有效性。
一季度,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为实现良好开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新”加力扩围,激活消费春水。市场欢迎、企业受益,不到8个月,以旧换新家电产品购买量超1亿台。一季度,电动自行车、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新扩围产品销量明显上涨,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9%。
“两重”稳步推进,拉动投资增长。从沿江高铁、沿江高速公路,到“三北”工程、东北高标准农田,“两重”建设蹄疾步稳。一季度,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量接近1万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8%。
打出改革“组合拳”,有力提振市场信心。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实施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一系列举措为企业解难纾困、保驾护航。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连续两个月回升;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宏观政策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有力有效的政策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我们经验丰富、工具充足、准备充分、信心笃定。
信心,来自一次次转危为机的成功实践。
2024年二、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一度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不利局面。面对复杂局面,党中央因时因势加强宏观调控,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运行明显回升、全年发展目标顺利完成。
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从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到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冲击……经受住一次又一次大风大浪的考验,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
信心,来自未雨绸缪的周密部署。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针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充分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作出一系列安排。
赤字率按4%左右安排,赤字水平和赤字规模均为近年最高;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去年增长4.4%,财政支出进一步扩张;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9万亿元;出台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推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逆周期调节力度进一步加大。
支持就业、稳定外贸发展、促进消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营造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4月28日,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向社会发布,宏观调控又一次在关键时刻出手。
心中有底,手中有牌。下一步,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留有充分调整余地,财政赤字、专项债、特别国债等仍有进一步扩张空间,提振消费、稳住资本市场等增量政策可视情推出。一句话,我们手中仍有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这是应对外部冲击挑战的坚实保障。
信心,来自众志成城的智慧力量。
“遇到困难不要等,改变自己,先找出路。”在浙江义乌商贸城,经营了近20年万圣节用品的聂自勤主动出击,一面联系欧盟客商分销订单,一面拓展国内市场,“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大家都不会退缩。”
压力挑战来袭,广大经营主体积极应对,各地区各部门主动作为。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培育壮大内需增量市场;启动“外贸优品中华行”,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国际合作,促进企业通关便利;挖潜扩容就业岗位,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力度;行业协会、电商平台、百货商超积极拓宽内销渠道……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企业同舟共济、同向发力,形成共促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的强大合力。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
反贫困、建小康,战疫情、斗洪峰,稳经济、促发展,化危机、应变局……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一次次穿越风雨、砥砺前行,充分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驾驭复杂局面的娴熟能力、引领中国发展的高超智慧,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党和人民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读懂当下,是为了更好前行。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就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把握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有利于提升认识形势的科学性,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主动性。
国际风云变幻,外部因素冲击,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的内在气质,不会动摇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大势。在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来。
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14亿多中国人民终将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金社平)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国网信网|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网络110报警服务|金融举报信息平台|中国互联网协会|北京文化市场热线|扫黑办智能化举报平台
中标达标企业信息网 www.bbse.com.cn 京ICP备2024044464号-1
Copyright©2024-2027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标达标企业管理中心
中国中标达标企业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本网站内容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2483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