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被赋予“继续扩大国际合作,努力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重大使命。
沈磊表示,将发挥中新合作、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等功能平台叠加优势,探索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坚持在全球范围汇聚配置资源特别是创新资源,在开放环境下自主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进一步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持续探路 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
因改革开放而生,为改革开放而“试”,经改革开放而强。
一路走来,国家级经开区在制度创新、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方面不断突破,成为引领改革开放的风向标。
工作方案提出,加大国家级经开区制度型开放力度,赋予更多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功能;有序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探索形成的制度创新成果等。
“目前有超过30个自贸试验区片区位于国家级经开区内,经开区和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在要素流动、权益保护、市场秩序等多方面形成创新成果。一些国家级经开区主动对标CPTPP、DEPA等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进一步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吉小枫说。
要素保障是国家级经开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单列用地指标、支持立体开发、适度增加混合产业用地等形式,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保障先进制造业重点项目等合理用地需求;支持通过产教融合试点、“双元制”教育等方式培养产业技能人才;允许各地区统筹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建设……工作方案聚焦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有针对性地作出部署。
“工作方案还提出鼓励实施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支持完善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和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等先行先试举措,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吉小枫说。
抓好试点为改革探路。2024年,经国务院同意,商务部印发《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若干措施》,提出14项具体举措。

2023年7月3日拍摄的苏州工业园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我们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全力以赴把试点红利转化为发展实绩,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等一批标志性改革成果陆续落地。”沈磊说,将紧盯标志性、引领性改革,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节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高地。
“今天的中国,不只是制造大国,更是消费大国和创新大国。这为包括松下在内的外资企业,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发展机遇。”赵炳弟说。
赵炳弟表示,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一系列政策举措一定能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政策平台,有助于外资企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加强和本土企业战略合作,构建更完善的产业生态,抓住中国市场更大的机遇。
“我们将继续鼓励国家级经开区大胆试、大胆闯,加快探索自主开放新路径,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型开放创新成果,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吉小枫说。

文字记者:安蓓、谢希瑶、王雨萧
海报设计:王亚婧
统筹:王乃水、吴建路、邱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