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市场,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经济未来的面貌。”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说。
今天的中国,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持续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以更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
一项行业准入的放开,能释放怎样的发展活力?答案是:5年,增加1倍。
2019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取消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在养老服务需求大幅增长和各类政策支持引导下,社会投资加快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41万个,其中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6.9万个,与2019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倍、1.2倍。
市场准入是各类经营主体从事经营活动的制度型门槛。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试点着手,我国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历经4次修订,清单数量从2018年版的151项压减到2025年版的106项,一大批行业领域得以放开,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破与立的辩证统一:既要针对突出问题集中攻坚,拆除“篱笆”;又要久久为功,善于运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进一步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和配套制度,培育企业成长的“沃土”。
完善制度,保障市场机制有效运行,促进商品要素资源畅通流动——
某地政府一份含有“区内行政事业单位和国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本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公告引发热议,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在专项督查中发现该公告违反公平竞争审查规定,督促相关部门抓紧修订。
2024年8月1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施行,将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措施纳入审查框架,让政府“有形之手”尊重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律,尊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是市场体系高效运行的根本。
着眼长远,健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的顶层设计。《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发布,以统一的制度规则筑基统一大市场。
瞄准关切,破除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实践运行中的障碍。上线运行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推动船舶检验全国“通检互认”,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加强部门协同和服务集成。
让劳动者工作生活更加便利,让人才流动渠道更加畅通,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应有之义。
扫描身份证,查询参保信息,打印参保证明……在河北三河市政务服务燕郊中心,市民高女士用了不到1分钟,就在自助服务终端机上打印好北京参保证明。
“中心设置了两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大厅相同的自助服务终端机,通过远程互动、异地收件、材料邮寄等方式,能够办理北京3477项、天津545项、河北2746项政务服务事项。”三河市政务服务燕郊中心负责人石松说。
这是2024年2月27日拍摄的位于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办事大厅一角。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我国每年约有1.5亿跨省流动人口。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通过打破行政边界,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推动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异地异店退换货、公积金异地取用等,民生痛点得以不断破解,促进了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
疏通堵点,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剑指违规扩大审批范围、变更或增设审批条件等15种违反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的情形,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正在全国范围推进。
破除各种形式的准入壁垒,保障经营主体依法平等进入市场,是激发市场活力、畅通经济循环的必要之举。
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要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
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支持民间资本投资铁路、核电等领域重大项目……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正向深水区挺进。
一箭十八星!3月12日凌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首次发射圆满成功,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将千帆星座第五批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已具备双工位发射能力。
商业航天加速“起飞”,是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的生动缩影。2021年,海南自贸港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出台,全面创新商业航天准入和管理机制,打通从研发制造、发射运营到应用服务的产业良性循环。截至今年2月底,已有超700家航天相关企业入驻文昌国际航天城,26家卫星产业链企业正加速落地。
这是2024年11月30日在海南文昌拍摄的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左)和二号发射工位(右)。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政府行为越规范,市场作用就越有效。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首次将“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纳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核心框架,直指地方政府行为差异化的沉疴痼疾。
有的地方在招商引资中恶性竞争,以税收优惠、补贴政策扭曲要素配置;有的地方环保执法、涉企检查等监管执法不统一,增加企业经营制度性成本……
构建统一大市场,必须打破“小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必须防止搞封闭割裂的自我“小循环”。
废止不符合要求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不合规涉企收费项目,应废尽废、应调尽调……通过统一政府行为尺度,各地打破行政垄断和区域壁垒,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三)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
从地方保护,到市场分割,再到“内卷式竞争”,深层次原因是体制机制问题。破解的关键,在于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思想认识之限、革利益格局之锢,在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更好培育全国统一大市场。
4月底,来自江苏与安徽的两家企业通过中国水权交易所线上平台完成水权交易。7万立方米的水源作为工业用水,在2025年内由安徽企业有偿转让给江苏企业使用。
打破省级行政区划限制进行跨省水权交易,推动水资源管理从行政分配向市场化交易转变,为推动水权改革、助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
要素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基础。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是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关键。
异地看病拿药不再担心“报销难”,办外地营业执照不用来回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等电子证照共享互认……线上的长三角,越来越像“一座城”。
2024年底,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数据管理部门共同宣布,建立长三角数据专题合作机制。三省一市共同推进数据安全可信流通、算力资源合作发展、长三角“一网通办”、数据市场一体化等重点任务,便利百姓生活、赋能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协同,为全国统一数据市场建设作出有益探索。
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基础制度,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破除阻碍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引导资源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要素市场化改革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相互促进、协同互动。
“一张蓝图管全域”“一个标准管准入”,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共用“一张卡”、共认“一个章”……2019年揭牌以来,横跨沪苏浙三地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聚焦跨区域一体化共性问题进行系统创新,累计推出154项制度创新成果,57项制度创新经验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健全有利于市场统一的财税体制、统计核算制度和信用体系;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一系列深层次制度改革举措,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立制破障。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国网信网|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网络110报警服务|金融举报信息平台|中国互联网协会|北京文化市场热线|扫黑办智能化举报平台
中标达标企业信息网 www.bbse.com.cn 京ICP备2024044464号-1
Copyright©2024-2027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标达标企业管理中心
中国中标达标企业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本网站内容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2483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