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伍 欣
河北雄安新区自设立以来,积极推进儿童友好、青年发展、老年幸福的全龄友好城市建设。雄安新区公共服务部门(承担民政职责)立足岗位职责,主动担当作为,用心用情做好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婚姻登记和婚姻家庭辅导、养老服务等工作,为全龄友好“未来之城”建设积极贡献民政力量。
儿童成长有爱
9月7日,在雄安新区雄县雄州镇马蹄湾村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点,“爱心妈妈”杨海红和赵明娟正带着村里的困境儿童一起读书,他们还分享了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阅读感悟。
杨海红是村里招募的“爱心妈妈”,也是村儿童主任。她告诉记者,马蹄湾村于2021年建立未保工作点,为困境儿童提供文体娱乐、安全教育、心理疏导等服务。
在雄安新区,像马蹄湾村未保工作点这样的基层未保服务设施还有很多。2023年,雄安新区出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打造儿童友好公共设施和社区、邻里、街坊儿童友好空间。在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方面,雄安新区打造了县未保中心、乡镇(街道)未保工作站、村(社区)未保工作点三级服务阵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服务,全方位护航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副局长俞惠中告诉记者,为深化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雄安新区组织开展结对关爱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活动、“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主题活动等,为困境儿童发放慰问物资,开展心理疏导等服务,不断提升困境儿童的幸福感。
青年发展无忧
8月9日,由雄安新区总工会主办、河北雄安新区雄工美好生活促进中心承办的射箭联谊交友活动在容西职工文体活动中心举行。在专业教练的示范指导下,30名青年分组学习射箭。“今天的活动很有意思,还帮我们这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单位的青年扩大了朋友圈。”来自雄安宣武医院的李先生说。
据河北雄安新区雄工美好生活促进中心副理事长、秘书长张倩介绍,自2023年12月中心成立以来,已承办9场新区青年联谊交友活动,累计吸引500余人次参与。
开展职业培训,是助力青年发展的一个方面。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积极引进培训资源,建设京雄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持续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就业辅导服务。河北雄安新区兴达技工学校自2020年成立以来,一直开展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截至目前,学校已培养800余名技能人才。
优质的婚姻登记和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也为青年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绿树成荫的悦容公园里,有一处错落有致的中式园林建筑,这是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于2024年打造的婚俗改革示范基地,设有婚姻登记点、婚俗文化展示厅、婚恋文化打卡地等场所。
“这里环境好、服务优,真不错。”在婚姻登记点,记者遇到了正在办理结婚登记的刘先生和郭女士,他俩都是从外地到新区的建设者。领取结婚证后,两人还兴致勃勃地到各婚恋文化标志点位打卡。
婚姻登记点工作人员陈迎春告诉记者,登记点自设立以来,已为800余对新人办理了结婚登记。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每年还在基地组织单身青年联谊交友、家风家训和婚姻法律法规宣传等活动,吸引了大批青年参与。
雄县公共服务局婚姻登记处设有独立的婚姻家庭辅导室和家庭调解室,为婚姻当事人提供专业的婚姻家庭辅导和调解服务。在每年5月20日等特殊日子,婚姻登记处还举办家风家教讲座,引导新人树立健康家庭观。
老年幸福有感
“飞象,撑士,将军!”近日,在雄安颐养智慧养老展示馆里,几位老人正围在一起观看人机对弈,老人和AI机器人你来我往、玩得十分尽兴。在展示大厅一侧,几位老人正在体验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在另一侧,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观看戏曲表演。
展示馆馆长凌霄告诉记者,展示馆是雄安新区智慧适老化产品展示窗口,周一到周五还开展反诈、法律援助宣传和文体娱乐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拉近科技产品与老年人之间的距离,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利、幸福。”凌霄说。
记者了解到,在新建片区,雄安新区建设了组团、社区、街坊三级养老服务设施,重点为回迁居民及疏解人群提供养老服务。同时,新区还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
8月12日一大早,雄安金夕延年养老服务中心的护理员韩婷就来到刘春生老人床前,弯腰问道:“刘爷爷,今天胃口怎么样?您有什么需求,随时按床前的呼叫铃。”刘春生今年86岁,已入住中心9个月。“这里每天上午、下午都有医生来巡房,护理员的照护也非常周到。”刘春生满意地说。
雄安金夕延年养老服务中心于2024年投入运营,是容城县社区级养老照料中心。“我们这里设有174张床位,主要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希望有更多的老年人能在这里安享幸福晚年。”中心负责人刘新月说。
在农村,2023年建成的雄县雄州镇黄湾村互助幸福院为村里老人提供助餐、文体娱乐、日间照料等服务。“遇上下雨等天气,我们还为出行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幸福院工作人员李艳卓告诉记者。
于2024年投入使用的容西第一养老驿站,是一家街坊级养老驿站,为居民提供日间照料、休闲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雄安新区好,雄安新区建设真是好。下象棋玩升级,唱歌跳舞真热闹,我们的生活多美好,多美好!”75岁的李文芝老人哼唱着她改编的歌曲,欢快的歌声在驿站里回响。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注重街区、邻里空间设计,形成尺度宜人、亲切自然、全龄友好的社区环境。2020年,雄安新区出台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指南,提出打造全龄友好型社区。在全龄友好‘未来之城’建设中,我们努力用民政服务推动规划落地,助力蓝图变成实景。”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局长高立春表示。
让城市建设“见物”更“见人”
伍 欣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当前,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在这个过程中,新区建设密切关注“人”的需求、竭力做好“人”的服务,致力于通过高效的城市管理和优质的公共服务,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摆在重要位置。在新区建设中,始终完整地将儿童友好、青年发展、老年幸福的全龄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以各年龄群体的多层次需求为导向,为全年龄段人群提供适配服务,从而为这座“未来之城”绘制出一幅全龄友好城市的幸福蓝图。
新区公共服务部门把满足民政服务对象的需求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在儿童福利方面,坚持儿童优先发展和最有利于儿童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服务,全方位保障困境儿童健康成长,营造儿童友好成长环境;在婚姻登记管理方面,婚姻登记机关为新人提供便捷温馨的婚登服务、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社会组织开展青年联谊交友活动、技能培训等,努力构建青年发展支持体系,助力青年在雄安新区放心工作、奋发有为;在养老服务方面,新建片区建设组团、社区、街坊三级养老服务设施,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让城乡老年人生活更加幸福……在雄安新区,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能感受到温暖。
雄安新区的经验告诉我们,城市建设关键在人。全龄友好城市的幸福蓝图着眼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聚焦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优质服务让人们住得安、过得好、有奔头,让城市建设“见物”更“见人”。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儿童、青年、老人“全龄化”感受改革发展进步带来的温暖与幸福,是民政部门的职责和持续追求的目标。这是雄安新区经验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国网信网|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网络110报警服务|金融举报信息平台|中国互联网协会|北京文化市场热线|扫黑办智能化举报平台
中标达标企业信息网 www.bbse.com.cn 京ICP备2024044464号-1
Copyright©2024-2027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标达标企业管理中心
中国中标达标企业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本网站内容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2483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