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我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和《政府工作报告》任务要求,充分发挥我国工业体系完整、产业规模庞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高水平赋能工业制造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一是加快突破人工智能基础关键技术,夯实应用赋能的底座。围绕算法、算力等大模型底层技术,加快推动智能芯片、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础性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突破,加快智能物联终端和工业云部署,提升面向制造业的算力供给运营管理能力,引导生态型企业加快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通用大模型,培育面向制造业场景的行业大模型,构建高水平工业数据库,激发工业数据要素价值。
二是加快制造业关键环节、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智能化升级。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全流程融合应用,大幅提升研发、中试、生产、服务、管理等环节智能化水平。面向对国民经济影响大、带动力强、数字化基础好的重点行业,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专项行动,加强供需对接、标准宣贯、应用推广,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化升级,提升高端装备、关键软件、智能终端等重点产品和装备智能化水平。
三是健全完善支撑体系,培育壮大产业生态。加强标准引领,建立健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标准体系,优化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和重点实验室等,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强化人工智能开源生态建设,健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安全保障和国际合作等机制。谢谢!
人民邮电报记者:今年是我国正式进入国际互联网30年,请介绍一下,过去30年我国互联网发展取得了哪些亮点成效?后续还将采取哪些措施促进互联网发展?
赵志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您的提问。1994年4月20日,我国开通首条64K的国际专线,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成为国际互联网的第77个成员,这一晃30年了,后天4月20日就是这一历史时刻30周年的纪念日。30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加速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撑,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就是规模大、基础强、应用广、环境优、合作宽。具体来说:
一是规模大,行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截至2023年底,备案网站数超过380万,网民规模达到10.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77.5%。今年1-2月,我国互联网业务收入达到2463亿元,同比增长7.6%,利润总额达到169.7亿元,同比增长6.5%。据有关机构测算,我国互联网企业市值规模近10万亿元,其中9家跻身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前30强,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二是基础强,网络设施实现全球领先。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IPv6改造全面完成,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全球第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网络互联架构加速形成,网络服务质量加快迈向世界一流。
三是应用广,融合赋能作用充分彰显。在生活领域,即时通信、移动支付、网约车等应用蓬勃发展,拓展了数字生活新空间。在生产领域,5G应用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4个,工业互联网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
四是环境优,行业生态秩序不断完善。新型监管体系不断健全,企业经营合规性、行业生态开放性和安全保障稳健性明显提升。惠民利企的行业综合服务体系在逐步完善,用户权益保护切实得到加强。
五是合作宽,互利共赢持续走深走实。深度参与全球数字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开展全方位数字化转型合作与世界各国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下一步,关于互联网发展,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创新引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布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6G、下一代互联网、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研发应用。
二是坚持数实融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入推动“5G+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是坚持改革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政策制度,推动行业监管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纵深推进行风纠风工作,持续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开放电信市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谢谢。
中国电子报记者:当前,大家都很重视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离不开中试平台的支持。请问,工信部在以中试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方面将有哪些部署?
单忠德: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我们经常说,科技成果转化难。成果的成熟度、先进性决定了我们的转化水平,通过中试验证可以提高成果的成熟度,有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加快加速科技创新。中试就是把处在试制阶段的新产品转化到生产过程的过渡性试验,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也是制造业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通过中试验证,可以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实现稳定批量生产,加快创新产品产业化步伐。
为了更好地推动产品的高质量、高性能发展,今年年初,我部联合有关部门制定了《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着力增强中试支撑保障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主要从三个方面落实相关工作:
一是提升中试验证能力。只有能力提升了,创新成果转化水平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实施制造业中试能力提升工程,科学规划重点行业的先进中试能力建设,在石化、化工、冶金等流程型制造业,以及装备、汽车、电子等离散型制造业,支持布局建设一批具有较强行业带动力的重大中试项目。同时,我们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将中试验证和研发生产一体化谋划,形成行业完整中试能力,推动重点产业链中试能力基本全覆盖。
二是建设中试验证平台。加大技术改造,推进中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构建中试服务平台体系。特别是我们支持建设综合性、专业化中试公共服务机构,搭建应用场景和试验环境,带动产品研发设计和验证试验,加快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强化现有创新和服务平台中试功能,加强技术研发转化,开放试验能力、试验场地和研究成果。
三是健全中试发展生态。创新发展中试产业,培育优质企业。扩大精密测量仪器、高端试验设备、设计仿真软件等产品供给,推动中试平台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服务。另外,我们强化标准支撑引领,建立健全中试标准体系,并发布一批关键标准,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和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支持地方制定中试发展的政策措施,对中试平台给予资金、人才、金融等多方面支持。
目标是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中试发展取得积极进展,重点产业链中试能力基本全覆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中试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同时,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试平台,进一步营造好中试发展生态,更好地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工业经济持续向好。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国网信网|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网络110报警服务|金融举报信息平台|中国互联网协会|北京文化市场热线|扫黑办智能化举报平台
中标达标企业信息网 www.bbse.com.cn 京ICP备2024044464号-1
Copyright©2024-2027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标达标企业管理中心
中国中标达标企业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本网站内容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2483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