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达标企业信息网

中标达标企业信息管理与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提升

Winning bid and meeting standards website

  • 2025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质量月”启动仪式暨现场观摩活动在辽宁大连举行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部署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 以暖心服务助力全龄友好“未来之城”建设
  • 民政部召开“精康融合行动”总结会暨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项目推进会
  • 八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环比转为持平 核心CPI同比涨幅连续第四个月扩大

   要闻动态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

来源:国务院新闻办 | 作者:中标达标企业网 | 发布时间: 2025-07-18 | 83 次浏览 | 分享到:

以上就是上半年知识产权相关数据的情况。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标准保护、高效益运用、高水平开放,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再上新台阶。谢谢。

第一财经记者: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要加强智能化技术运用。请问,在推进智能审查、智能检索方面有哪些进展和成效?谢谢。

申长雨: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请我局的胡文辉副局长回答。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胡文辉:

谢谢你的提问。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动把握发展机遇,发挥知识产权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多元的优势,不断探索运用新技术来提升专利审查的智能化水平,为创新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审查服务。

“十四五”期间,我们启动了专利智能审查和智能检索系统的建设工作,并结合人工智能的迭代升级进程,持续完善系统功能。2023年1月新审查系统正式上线,实现了在线翻译、图形识别、智能比对等技术功能,让审查员能够减少机械性的重复劳动,集中精力处理审查的专业性问题,从而促进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的提升。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我们又适时启动了大模型技术的应用研究,选取了专利审查五个业务场景开展验证工作,以“平台+模块”的方式构建灵活可扩展的智能审查系统架构。本月初,我们的大模型检索、AI学术助手、AI法律助手等多个模块已正式上线,目前整个系统运行平稳、效果良好。

在专利检索方面,我们训练了专用于检索的大模型,测试表明,对比文献检出比例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进一步节省了检索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助力技术理解方面,我们与科技文献服务机构合作,以自然语言对话的方式,向审查员提供与申请文件相关的技术知识,帮助审查员了解技术背景,掌握发展脉络,加快审查进程。在法律适用方面,我们整合法律法规、指导案例及培训课程等资源,构建了专业知识库,通过大模型智能问答和逻辑推理实现了法条检索、案例解析等相关功能,增强了审查员法律适用能力,为科学作出审查结论提供了法律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在审查工作中的应用,辅助审查员更好地理解发明构思、更快地进行技术分析、更准确地作出审查结论,不断以高质量、精细化的审查工作满足创新主体多元化需要。同时,我们也已经在工作中明确,人工智能在审查中的应用,发挥的只是辅助审查的作用,由人工智能产生的推理结果,不能直接作为审查意见使用。审查工作中,审查员也必须按照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和专利审查指南的规定,依法客观作出审查结论。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近年来,我国正在加快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请介绍一下五年来,在这方面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申长雨:

谢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实现知识产权“两个转变”的重要指示,将提高质量作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主旋律和硬任务,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通过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在5G通信、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量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研发培育了一大批高价值核心专利,也出现了一批凭借知识产权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市场的跨国企业,所有这些都有力彰显了我们在加快实现知识产权“两个转变”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督促企业、高校、医院和科研机构调整优化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及相关考核规定中唯数量指标的做法。推动实施以产业化前景评价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形成更多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高价值专利。建立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的声明制度,不断提升财政资助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产出质量和水平。

二是严把审查授权关。专利方面不断完善审查标准,加强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三性”判断,特别是“创造性”评价,开展对实用新型明显创造性和外观设计明显区别审查,积极推进“优案优审”。商标方面修订商标审查审理指南,持续提升审查标准执行的一致性和审查审理结果的可预期性。2024年,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2%,商标实质审查抽检合格率达到97.7%,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三是强化行业治理。开展代理行业“蓝天”整治专项行动,推动出台《商标代理监督管理规定》,组织完成商标代理机构重新备案,加强信用监管。推广使用代理服务政府采购标准,引导代理行业从“拼价格”向“拼质量”转变,避免行业“内卷”和恶性竞争,甚至是“劣币驱逐良币”这些现象。同时,严厉打击专利申请中的抄袭、拼凑、造假等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

以上三个方面就是我们推动实现“两个转变”关键的几项工作。谢谢。

江苏广电荔枝新闻记者:

我们知道,知识产权服务业特别是代理行业是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请问,近年来在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都有哪些进展?如何更好地提升代理行业的服务质量和精准度?谢谢。

申长雨: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请我局运用促进司王培章司长回答。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 王培章:

谢谢你的提问。知识产权服务业包括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运营服务等,涉及知识产权工作全链条。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不断强化政策引导,加快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在政策引导方面,我局会同16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引导知识产权服务业走专业化、国际化道路。面向西部、东北及海南等15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织8个东部省份对口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区域协作帮扶,促进东中西部知识产权服务业协调发展。

在构建生态方面,支持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等10家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区域知识产权服务高地。持续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累计服务企业百万家,有力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在优化环境方面,统筹运用政策引导、审批备案、日常监管、宣传教育等措施,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的综合治理,连续7年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蓝天”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代理行业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知识产权服务业中,代理行业是主体。为提升代理行业服务质量,我们一方面积极破解代理行业“内卷式”竞争,发布专利商标代理服务政府采购标准,引导代理机构提高服务的精准性和价格的匹配度,促进代理服务“质价相符”、“优质优价”。另一方面,持续加强代理从业人员能力建设,支持行业协会和地方建立多层次、多门类的培训体系,推动代理行业发展与国家、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深度对接,让优质创新主体的高水平发明创造得到优质代理机构的高水平服务。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优化行业发展环境,促进提升代理服务质量,为创新主体和经营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多元的知识产权服务,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是衡量“十四五”期间国家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据了解,我们已经提前完成了,能否详细解读一下这一指标的具体完成情况?谢谢。

申长雨: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请我局战略规划司梁心新司长来回答你。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 梁心新:

谢谢你的提问。“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性指标之一,截至今年6月,已经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初具规模的高价值发明专利资源,既是我国创新实力持续提升的直接体现,也是促进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通知公告

【编辑:中标达标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