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注入强劲动力
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发表重要讲话,引起人社系统和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连日来,全国人社系统通过党组会议、干部大会、集体学习等多种方式,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大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劲动力和坚定信心。
广大人社干部纷纷表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社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政治责任。要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牢牢把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这一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步调,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努力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 稳固民生之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大家表示,要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为抓手,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经济发展蛋糕做大,就业蛋糕才能做大。
“就业优先就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充分就业互为支撑、协调共进。”浙江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处副处长柳炜表示,浙江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扎实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创造了大量数字经济领域的科研、技术、管理岗位,有力促进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同时,发展经济离不开人力资源支撑,浙江将深化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面加强高素质干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等队伍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坚持把促就业作为优先目标,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吉林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如军表示,将建立就业与项目推进联动机制,紧贴全省“四大集群”“六新产业”“四新设施”发展新格局,充分挖掘新质生产力等蕴含的就业创业机会,及时跟进支持措施,促进人岗精准匹配,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
就业优先需要政策保驾护航,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对就业的带动力。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社厅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处长李海表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体现就业优先导向,要统筹政策、调动资源,将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宁夏将持续深化政府与企业联动、发展与就业统筹、就业与用工融通、培训与输出一体、援助与自强互励、就业与创业互补、数量与质量并重“七项机制”,结合“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发展,推动财政、投资、消费、教育等经济社会政策与就业政策联动,进一步集成政策对就业的牵引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对就业的带动力。
“围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体现就业优先导向,江苏坚持就业政策优先制定、就业效果优先评价。”江苏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顾潮表示,江苏将就业优先政策纳入宏观调控政策,强化产业、财税、外贸、金融、教育、社会保障等政策对就业的支持,实现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与就业质量提升双向驱动、良性循环。同时,建立健全重大政策、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影响、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评估机制,优先确定吸纳就业好的项目,提早衔接用工信息发布、组织招聘、技能培训等工作。省级先进制造业引导资金、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优先投入就业数量大、质量高的项目。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落实就业优先战略,需要协同发力、久久为功。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社厅就业促进处处长姜杰表示,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的全领域、全过程,始终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加快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等就业领域痛点难点问题,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数字赋能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体系,形成齐抓共管共同促进就业的强大合力,以“拼”的精神、“实”的干劲抓落实,奋力开创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新局面。
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 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近年来,我国就业虽然保持总体稳定,但结构性就业矛盾较为突出,突出表现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
“全力提升劳动者技能,是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之举。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对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作用。”黑龙江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张磊表示,黑龙江将积极构建具有本省特色的新时代技工教育体系,做优做强十大重点产业政校企技能人才培养联盟,促进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深度融合、闭环衔接、精准匹配,助推技能劳动者好就业、就好业。
“当前,技术进步正引发劳动力市场需求深刻变革,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趋势,动态调整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云南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泽斌表示,近年来,云南技师学院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优化调整专业和教育教学体系,开展了三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整,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提高。下一步,将更加自觉地强化人才培养就业导向,不断巩固招生就业“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态势,托举更多青年学子高质量就业。
“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红豆集团培训中心主任邓川深有体会地说,这些年,新场景、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对劳动者技能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红豆集团积极创新加强技能培训工作,让员工更好胜任工作,有效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我们将坚持需求导向,进一步提升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帮助劳动者持续提升能力,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完善供需对接机制,有助于做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组织毕业生走进企业“沉浸式”体验工作氛围,促进供需对接;运用大数据精准推送招聘信息,促进人职匹配……近年来,各地不断创新完善供需对接机制,提供精准就业服务。“我们要在线下发力、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基础上,特别重视大数据赋能,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广东省广州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汪志明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就业数据共享平台,运用数字化手段,提高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效率和精度,促进就业质量的提升。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正确就业观”,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赵脯菠非常有感触。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市的他,从农家小院的普通男孩,成长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金牌获得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感慨地说:“积极正确的就业观念是顺利求职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保持平实之心,才能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奋斗方向,打开就业新天地,实现人生理想。”
“破解一些行业出现用工缺口问题,还必须建立健全就业需求预测机制。”反复研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江西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叶志忠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健全就业形势监测预警风控体系,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打造“5+2就业之家”基层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人力资源地图建设,通过数据收集、岗位调查等方式,加强企业用工预测和监测,科学把握劳动力市场未来就业岗位和职业变化趋势,为宏观经济和社会政策制定提供量化依据,为群众就业提供更有效的指引,助推破解“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问题。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国网信网|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网络110报警服务|金融举报信息平台|中国互联网协会|北京文化市场热线|扫黑办智能化举报平台
中标达标企业信息网 www.bbse.com.cn 京ICP备2024044464号-1
Copyright©2024-2027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标达标企业管理中心
中国中标达标企业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本网站内容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2483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