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达标企业信息网

中标达标企业信息管理与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提升

Winning bid and meeting standards website

  • 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联合公布《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项目名单》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解读企业实施竞业限制合规指引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医药行业制造业企业座谈会
  • 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 怎样正确认识反对浪费和提振消费

   要闻动态

关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新华社 | 作者:中标达标企业网 | 发布时间: 2025-03-14 | 349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252.05亿元,为预算的94.1%,下降0.5%。加上2023年结转收入107.35亿元,收入总量为2359.4亿元。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555.2亿元,完成预算的88.9%,增长4%,其中,本级支出1515.03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40.17亿元。调入中央一般公共预算750亿元。结转下年支出54.2亿元。

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4530.83亿元,增长1.2%。加上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地方转移支付收入40.17亿元,收入总量为4571亿元。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613.83亿元,下降14.9%,主要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支出减少。调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2957.17亿元。

(四)2024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18944.7亿元,为预算的101.2%,增长5.2%。其中,保险费收入87092.12亿元,增长4.4%;财政补贴收入26861.3亿元,增长10.7%,主要是各级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等方面的补助增加。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06061.28亿元,完成预算的99.3%,增长7%。当年收支结余12883.42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43372.3亿元。

中央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539.37亿元,为预算的109.2%;支出461.92亿元,完成预算的94.9%。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地方上缴2531.82亿元,中央拨付2532.64亿元(缴拨差额0.82亿元,主要是上年度全国统筹调剂资金的利息)。考虑上述缴拨差额0.82亿元后,中央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当年收大于支76.63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16.34亿元。

地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18405.33亿元,支出105599.36亿元。考虑上述缴拨差额0.82亿元后,当年收支结余12806.79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43255.96亿元。

2024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增加60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调整为527874.3亿元。2024年年末,国债余额345723.62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国债限额352008.35亿元以内;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75370.55亿元(含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地方政府债务),包括一般债务余额167012.77亿元、专项债务余额308357.78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以内。

以上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及相关说明见《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全国预算执行情况2025年全国预算(草案)》。

(五)2024年主要财税政策落实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2024年,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全国人大预算决议及审查意见要求,充分听取代表委员关于改进预算管理、做好财政工作的意见建议,加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及时出台实施财政增量政策和化债举措,谋划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强化财政管理监督,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有效落实存量和增量财政政策。保持较大财政支出规模,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28万亿元。顺利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其中,7000亿元用于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3000亿元用于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特别是加大汽车报废更新、家电产品以旧换新补贴力度,明确资金使用负面清单,让“真金白银”直达消费者。初步统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分别超过680万辆、6200万台,带动产品销售额超1.3万亿元。用好2023年增发国债资金,支持地方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对全部1.5万余个项目实施全面监管。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加强“借、用、管、还”全流程管理,支持项目超过4万个,用作项目资本金超过3500亿元。针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第三季度及时研究出台财政增量政策,供需两侧发力,加快实施进度。研究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税收政策,推进专项债券支持土地储备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工作。提高国家奖助学金资助标准并扩大政策覆盖面,上调国家助学贷款额度、调减贷款利率,惠及学生3400多万人次。国庆节前向1100多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同时,建立完善财政预期管理工作机制,主动对外发声,强信心、稳预期。

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科技强国建设,中央财政本级科技支出、基础研究支出大幅增长。加强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金融、产业、人才、薪酬等政策统筹,强化政策集成,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支持启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实施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加大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对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风险分担和补偿力度。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合作创新采购制度,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政策,鼓励创新产品研发和推广运用。发布支持制造业发展、科技创新、企业兼并重组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促进减轻企业负担、增强创新能力。在20个城市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推进以“智改数转网联”为重点的新技改。启动新一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奖补政策,首批支持1000多家重点领域“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实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统筹资金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新建项目中央补助水平大幅提高至2000元/亩以上。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三大主粮保险全国覆盖、大豆保险有序扩面,农业保险为1.4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5万亿元。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力度,健全帮扶项目利益联结机制,着力带动脱贫农户通过产业和就业增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引导地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央财政下达奖励资金400亿元。竞争性选拔15个城市,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新增支持12个城市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在8个省份示范区域启动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落实国家区域战略,出台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若干财税政策,制定支持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粤港澳大湾区开发开放平台发展的税收政策,扩大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商品范围。

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完善“三保”制度机制,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超过10万亿元,压实地方各级政府责任,推动各地下沉财力,强化财政运行监测预警,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延续实施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政策,整合优化扩岗补助和吸纳就业补贴,中央财政下达就业补助资金667亿元,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200万人。继续增加财政教育投入,支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加快发展。将小学、初中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国家基础标准分别由年生均1000元、1250元提高到1250元、1500元,加大农村校舍维修改造补助力度,加强对营养膳食补助资金的管理监督。配合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研究出台配套措施。按照3%的总体水平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0元,中央财政下达相关转移支付约1.1万亿元。推动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将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70元。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新增在20个城市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在15个城市组织开展第二批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引导地方加强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统筹规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和调整机制,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继续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惠及823万人。支持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助力国家队在巴黎奥运会再创佳绩。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推动新建7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支持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重大生态项目,出台财政支持“三北”工程建设的意见并设立专项补助资金,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应对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及时启动救灾资金快速核拨机制,支持受灾地区应急抢险救援和受灾群众救助。

   通知公告

【编辑:中标达标企业管理